搜狐体育2017/09/21 10:25
足球裁判是足坛最辛苦的职业,或者至少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职业。每次有争议的判罚之后,总会有球迷、球员和教练站出来表达不满。每个人都有一张嘴。比赛结束后,他们常常向裁判及其家人“打招呼”。失败的球队喜欢向裁判发泄愤怒,而获胜的球队则回避裁判,因为担心对手会认为他们获得了优势。对于这个职业,意大利著名“光头裁判”科里纳总结道:“我站在千万人之中,只感到孤独。”
那么,有没有被骂过的裁判呢?恐怕不是。正是由于足球运动的复杂性和规则解释的多样性,裁判在判罚时会使用个人判断,无法像机器一样准确。同时足球裁判克里那,粉丝心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。有时候,即使反复播放无数个慢动作,大家还是无法达成共识。即便如此,仍然有一套公认的评判裁判工作质量的标准:公平、公正。在此前提下NBA球迷屋,经过时间的积累,世界上诞生了一批优秀的“金哨子”,如意大利名哨科里纳和里佐利,德国名哨默克,英国名哨韦伯和克拉滕伯格等。
中国足坛“金哨子”诞生了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受到足协官员、专业人士、媒体和球迷一致认可的“中国第一哨”卢军,是唯一出现在世界杯上的中国裁判。可惜他最终误入歧途,金哨变成了黑哨。 。卢军倒下后,孙宝杰依然撑起了裁判的声誉。现在孙宝杰也退役了,支撑面貌的人已经没有了。在不久前公布的俄罗斯世界杯裁判名单中,再次没有入选中国裁判。中国足球何时才能培育出另一支“金哨子”?
如今的现实是,虽然黑哨子越来越少,但年轻哨子却越来越多。由于近两年中国足协重点培养年轻裁判,裁判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。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裁判已成为主力。他们大多因经验不足、心理素质较差,因而有“吹口哨青年”的美誉。本赛季中超联赛中,裁判错判、漏判的情况不少足球裁判克里那,包括无理判罚、过于严厉的红牌、或者对犯规视而不见等。以最近的鲁能比赛为例。裁判连续多场比赛出现误判,受到舆论广泛谴责。我们该如何看待中超的这些“年轻哨子”?
首先要认识到的是,误判始终是裁判工作的一部分。据国外专业网站统计,英超裁判平均每场比赛做出约245次判决,相当于每22秒做出一次判决。他们场均失误5次,判断准确率高达98%。在裁判整体水平相当高的英超联赛中,裁判工作依然艰巨。克拉滕伯格、迈克·迪恩、阿特金森和奥利弗四位著名裁判经常被网友恶搞为“神奇四侠”。即便是被誉为“裁判之神”的科里纳,职业生涯中也曾做出过不少颇具争议的决定。韩日世界杯英格兰1:0战胜阿根廷的比赛中,欧文的鱼跃点球让阿根廷人对他恨之入骨。咬牙切齿。英超联赛中,一场比赛出现了五次误判,但仍在控制范围内。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:我们对中超这些“年轻哨子”是否过于严厉?
事实上,这几年,一些年轻裁判已经开始崭露头角。比如已经进入亚冠精英裁判阵营的付明、马宁、王迪,被视为当前裁判界的“希望之星”。然而,即使这三人执法超时,他们仍然要承受法庭的巨大压力。如果他们做出一两次错误判断,就会被放在放大镜下批评。事实上,即使孙宝杰执法加时足球裁判克里那,即使一场比赛没有出现重大失误,他也会被球迷骂。
中国球迷的心态是不是出了问题?著名解说员黄健翔表示,在一个价值观崩溃的世界里,不仅赛场里,每个人的心里都隐藏着一只黑哨。在经历足坛反赌打压、摘掉卢军的面具后,中国裁判界也陷入了信任危机。浑身伤痕累累的中国球迷很难不戴有色眼镜看比赛,就连俱乐部也很难保持冷静和淡定。修复信任裂痕需要更多时间。
当然,中国裁判整体水平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。这些中超的年轻吹哨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,在比赛中精益求精,力争将失误率降低到98%以下。那些总喜欢看裁判犯错的人,请给他们一个稍微宽松的环境。中国足球就是靠这几块材料成人才的。难道我们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扼杀在萌芽状态吗?
称赞
投票
相关新闻